體外沖擊波診治系統
沖擊波是一種通過物理學機制介質(空氣或氣體)傳導的機械性脈沖壓強波,將氣動產生的脈沖聲波轉換成精確的彈道式沖波,通過治療探頭的定位和移動完成治療過程。
產品簡介
沖擊波-技術簡介
發散式沖擊波是在固體碰撞之下產生的。首先,利用壓縮空氣(類似氣槍)加速拋射物,速度達到每秒若干米(大約5-25m/s),然后拋射物撞擊到碰撞體(探頭)時速度突然放慢。拋射物與碰撞體相撞時,部分動能轉移到碰撞體上,此時會產生短距離(一般小于1mm)的平移,速度為每秒一米左右,直到速度減至零為止。碰撞體的動能轉移到接觸點的組織上,產生擴散傳播的“放散式”壓力波。 聚焦式與發散式 如今聚焦式沖擊波和發散式沖擊波(發散式沖擊波在物理學上其實是一種壓力波)已運用于醫療實踐中。這兩種形式不僅在物理特性、產生原理上不同,而且在正常使用中的參數級別上和在組織內的治療穿透深度上也有差別。 聚焦式沖擊波可由液電、壓電和電磁技術產生,再通過旋轉拋物面(STORZMEDICAL專利技術)完成,能量主要是防御體內較小的聚焦部位。 什么是沖擊波 是機械波,是聲波,傳播時需要水、空氣、組織等介質,其特點是在幾納秒內壓力急劇上升至峰值。體外沖擊波疼痛診治系統,通過壓縮機產生的能量,推動“子彈”在“槍管”中高速運動,撞擊“探頭”產生機械波;再通過耦合劑等介質,將能量傳遞到人體組織,產生各種治療效果。 體外沖擊波療法(ESWT)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發展了。為了研究ESWT對其經典適應癥的臨床療效,各醫學科室的專家進行了大量基礎研究和科學研究,得出了沖擊波可以產生的臨床生物效應有: 聲學邊界的能量釋放 空化作用 增加細胞壁的通透性 刺激微循環(血液、淋巴) 釋放P物質 減少非髓鞘神經 釋放一氧化氮(血管舒張,細胞新陳代謝增加,血管新生,抗炎作用) 抗菌作用 刺激生長因子(血管、骨骼、膠原蛋白新生) 刺激干細胞 醫用沖擊波概述 聚焦式沖擊波和發散式沖擊波在人體內的不同強度曲線圖 典型適應癥: 肩周炎 肌腱炎(鈣化性、非鈣化性) 網球肘,高爾夫球肘 肩、肘或膝關節的液囊炎癥 頸肩僵硬 跟腱痛 髕骨綜合征 伴有或不伴有骨刺的足底筋膜炎 內側脛骨壓力癥 所導致的脛骨疼痛 足跟骨刺引起的疼痛 肌筋膜扳機點區域 骶髂部疼痛 滑囊炎 腱鞘炎 術后肌腱粘連 顱頜功能紊亂 其他領域中的適應癥: 骨不連(增生型或萎縮型)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糖尿病足 褥瘡 傷口愈合 燒傷 美容醫學 神經康復醫學等 聚焦式沖擊波和發散式沖擊波的發展歷程表 聚焦式沖擊波 1975-79動物實驗 1980首例人體腎結石治療 1985膽結石 1990唾液腺結石 1994骨愈合 1995肌腱和韌帶 1996痙攣 1997陰莖纖維性海綿體炎(陰莖硬結癥) 1999心臟治療(再血管化) 2004傷口愈合,皮膚燒傷 2005慢性骨盆疼痛綜合癥(前列腺炎) 2006塑形/脂肪調動/細胞更新 2009牛皮癬 2010勃起功能障礙 發散式沖擊波 1999推出專利探頭,治療肌腱和韌帶 2001肌肉和肌筋膜扳機點 2004沖擊波針灸療法 2005緊致皮膚和抗脂肪團 2008推出鈦探頭 2010顱頜功能紊亂(CMD) 筋膜治療 推出陶瓷探頭 沖擊波是一種通過物理學機制介質(空氣或氣體)傳導的機械性脈沖壓強波,將氣動產生的脈沖聲波轉換成精確的彈道式沖擊波,通過治療探頭的定位和移動,可以對疼痛發生較廣泛的人體組織產生良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安全、無創、無后遺、適應癥廣

科室建設

學術指導

技術培訓

產品維護